孩子多动、好动 并不是家长的错

老师专家

2018-04-24      


涛涛是个让小伙伴们羡慕的孩子,他总是有很多零用钱,还不会被父母约束,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他考试经常不及格,没有朋友,爸爸妈妈总是骂他不听话,甚至动手打他。

    涛涛是个让小伙伴们羡慕的孩子,他总是有很多零用钱,还不会被父母约束,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可是,涛涛心里却一直很羡慕其他的小朋友们,因为他考试经常不及格,没有朋友,爸爸妈妈总是骂他不听话,甚至动手打他。现在涛涛读小学三年级了,成绩依然很差,老师投诉、家长责骂,经常和小朋友起冲突。

    直到有一天,父母带涛涛去了医院检查,发现儿子患上了儿童多动症。这时父母才知道,一直以来,涛涛的那些“顽劣”的行为是身不由己,并为自己的疏忽,耽误孩子及早治疗懊悔不已。   

   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,但很多父母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将孩子的“好动、多动”行为,简单粗暴的归结为顽劣不堪,并因此耽误了多动症儿童的治疗。   

    那么,家长该如何区分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呢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走进了竞思寻找答案。

    竞思专业告诉我们,孩子是否为多动症,需要专业的诊断,但是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、识别:   

多动症儿童表现

    一、 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差别

    多动症是一种注意力缺陷障碍,由其症状本身决定了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、何地、何种情景,都无法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而好动顽皮的孩子则不存在这种问题,他们可以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活动做到全神贯注。   

    二、 动作灵活性的差别

    多动症儿童存在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,所以多数患儿存在精细动作、协调运动、空间位置感觉功能缺陷,他们在动作灵活性、快速反应、精细动作等方面反应迟缓,动作显得笨拙。而好动的孩子则相对灵活、自如。   

    三、 意志力的差异

    多动症患者意志力薄弱,常常做事有始无终,而单纯只是好动、顽皮的孩子,则相对意志力较强,他们常常通过坚持某些行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。   

    四、 自制能力的差别

    多动症患者因其存在轻微脑功能障碍或脑功能轻微失调,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,也很难区分场合和情景,来选择合适的表现行为,难以适应和遵守行为规范;好动的孩子则有较强的自控能力,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。   

    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。多动症患儿的智力基本正常,但是注意力存在缺陷,无法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事物或者活动,过分好动,情绪容易冲动,在学习行为、情绪、日常人际交往中都存在困难。而且竞思专业告诉我们,多动症一般呈现慢性过程,症状会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存在,约70%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,30%的患儿症状会持续终身。

    有些患者因孩童时期被忽略,会导致其成年后在工作表现、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的互动上产生困扰,以至于陷入自信心不足、挫折、沮丧、不明的脾气暴躁,甚至产生忧郁症。   

    由此可见,多动症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存在重大的不良影响,家长们必须予以重视。   

    涛涛经医生确诊为多动症后,父母痛定思痛,积极四处为儿子寻找有效的训练方法。现在,涛涛正在接受一种叫做脑电生物反馈的训练。这种方式是一种物理性训练方法,通过精密仪器,将孩子的脑电波接收并反应到电脑上进行实时分析,在训练过程中,将脑电模式反馈给患儿,让他们知道脑电的变化,通过自身调节来改变脑电波形,强化对大脑有利的波形,抑制对大脑不利的波形,从而改变脑功能。

正常儿童与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对比

正常儿童与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对比

    这种自主、安全、稳定、长效的训练方法,能够有效的改善多动症儿童的各种症状,目前已得到普遍的认可。涛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上课情况明显好转,易激惹、易冲动的情绪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,孩子的父母说,以前是忽略了孩子的情况,耽误了及时的训练、矫治,现在知道孩子是“生病了”才出现这么多问题,再也不会粗暴的对待孩子,会和孩子一起坚持脑电训练,帮助孩子尽早恢复健康成长。   

    涛涛的改善是可喜的。然而据统计,我们国家有近1500万儿童正在承受着多动症带来的困扰,这1500万患儿中得到有效救治的不到1%,这是非常令人心痛的现状。

    竞思专业提醒各位家长,目前社会上宣称能够治疗多动症的医院或机构很多,希望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治疗机构时,能仔细加以甄别。

#

已有123人咨询

相关课程
了解更多
相关文章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