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是所有学习行为的前提。只有足够专注,孩子才能集中精力认知事物,思考问题。而谈到注意力培养,或许家长听得最多的就是“少干扰,让孩子专心做手中的事。”但是,如果仔细观察,我们会发现孩子注意力差的表现真是五花八门。甚至,还有一些表现会被性格冲动、粗心大意、不听话等问题背锅。
2020-07-20
我们所说的观察并不是一般的看,一般的感知,而是一种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比较持久的知觉形态。这种观察记忆力对孩子的智力有重要意义。良好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不是先天的,而是后来教育培养的结果。所以想让孩子有敏锐的观察记忆力,家长们应有意识地培养。
2020-07-20
孩子眼睛好、听觉灵敏,观察力就一定很强?不一定。观察力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其实,它是在综合了视觉能力、听觉能力、触觉和嗅觉能力、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、图形辨别能力、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。
2020-07-20
观察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,是在综合视觉能力、听觉能力、触觉和嗅觉能力、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、图形辨别能力、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进行的有计划、比较持久的知觉。
2020-07-20
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家查尔斯·纳尔逊作了一个针对婴儿的识别能力的实验。他给6个月大的婴儿看一组黑猩猩照片,每张照片上的猩猩都不是同一只。结果非常令人惊讶,他每换一张照片,小宝宝都同样看得津津有味
2020-07-20
我们推荐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最佳方法是:孩子看见什么,听见什么,触摸什么就应告诉他什么,用简短、清晰的语言说出事物的名称。例如:认各种玩具、餐具、家具、小动物等,从孩子感觉事物开始,使他认识的东西越多越好。
2020-07-20
观察力是什么呢?是指人通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。观察,是人的有目的、有计划的感知活动,不是盲目的、随意的。人学习知识的过程,从观察开始。
2020-07-20
良好的观察注意力和观察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,要想提高孩子的观察力,和父母们的教导很有关系。用适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,是十分必要的。
2020-07-20
观察是孩子接触和认识世界的窗口,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。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孩子精确的观察力,孩子观察事物时就会比较粗心,结果不是笼统地看个大概,就是只抓住整体框架而忽略了细节
2020-07-20
观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门户。科学研究告诉我们,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,有80%-90% 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。因此,有人说: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。任何一个人,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,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。
2020-07-20
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。观察力强的孩子,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。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超常的观察力呢?那就是多接触大自然。
2020-07-20
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,正是在玩耍和游戏中,孩子的活力得到了释放,他们的兴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。聪明的父母会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,让孩子在游戏中得以训练。
2020-07-20
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,观察是智慧的眼睛,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,没有敏锐的观察力,就谈不上聪明,更谈不上成才。这也是很多孩子的学习始终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因此,父母可以这样做:
2020-07-20
良好的观察力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,包括精细的知觉能力、定向的注意能力和以分析、比较为基础的选择性思维能力,同时还包含意志、性格等个性品质因素。孩子观察的习惯从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,它是孩子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,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并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会观察。
2020-07-20
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,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,在观察过程对声音、气味、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。 而对于宝宝来说,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,尤其是当宝宝到了6-8个月,宝宝的观察能力开始从萌芽逐渐增强,
2020-07-20
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困惑,孩子平时看电视、玩游戏可以一动不动的坐一上午,一写作业,就开始东张西望、小动作多,家长忧虑,又不知道怎样提升孩子的有效注意力?
2020-07-20
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。根据观察的有益性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发展提出了“四阶段说”。 第一阶段3岁: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,不随意起主要作用; 第二阶段4—5岁:能接受任务,主动进行观察,但深刻性、坚持性差; 第三阶段5—6岁:接受任务以后,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;
2020-07-20
竞思是针对儿童学习问题、行为问题、心理问题,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集研发与实践一体化的机构,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,中心聘请具有资深儿童教育经验的专家及高水准一线教师,进行课程研发,并引进世界先进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系统
2020-07-20
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,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。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,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,这就是所谓的“任性”。因此,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,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。
2020-07-17
孩子经常不听话,管不住,父母会深感头疼。“不幸”的是,许多父母发现,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,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,那么遇到叛逆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呢
2020-07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