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存在很多误区

老师专家

2018-04-17      


现在很多家长平时并不会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,只有等到孩子真的不愿意去学校了才意识到问题好像很严重。

       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存在很多误区:   

        误区一:只有等孩子不愿去上学了,才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  

        现在很多家长平时并不会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,只有等到孩子真的不愿意去学校了才意识到问题好像很严重,其实当你仔细去回想,孩子可能已不止一次地跟你表达过在学校的不开心,却都被忽视了。   

        一般情况下,青少年孩子厌学有几方面的原因:学业压力大、在学校与同学或者老师之间出现问题,但是较主要的问题,还是出在亲子关系上,孩子在学校里遇到问题和压力,回到家里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和疏导,反而被忽略、被责骂、被压抑了,久而久之,就造成了他的反感和爆发,产生厌学情绪。   

        要解决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,关键还在于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。

        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,我尝试和孩子沟通了,和他建立好的关系,但是他就是不听、不理,怎么办?

        其实,不少家长和孩子交流都十分正式,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孩子正式约谈,或是在开完家长会后,遭到老师“投诉”了,才去找孩子谈话。这样的阵势,孩子肯定被吓坏了。   

        其实,亲子沟通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较好,比如平时,家长可以边烧菜边和孩子聊,或者在散步时不经意地谈一谈,甚至可以用肢体语言,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,抱一抱孩子,用眼神鼓励孩子,这样亲子沟通会更有效。

       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亲子沟通,在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之初就帮助其疏导,才有可能防止或解决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。   

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存在很多误区

        误区二:孩子上课一直就注意力不集中:活泼好动≠多动症   

        现在很多孩子,尤其是男孩子天性活泼、好动甚至顽皮。但是家长察觉孩子爱动、不老实、上课思想不集中、课上做小动作或作业敷衍了事、成绩不佳等行为,有些就直接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很焦虑,或者认为孩子是好动,等长大就好了,这些想法都不可取。   

        孩子的好动与多动症区别在于,有无场合性和时间性。

        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。两者的区别还在于有无目的性。

        多动症孩子的多动是无目的的、杂乱的,他们往往意志力薄弱,做事有始无终,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换另外的一件事。好动孩子则具有较强的抑制力,他们的活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,并有计划及安排。   

        此外,要看有无真正的兴趣爱好。多动症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,无论何时何地,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而好动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能全神贯注,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与影响。

        多动症孩子往往伙伴关系不好,常常说“他们不和我玩”,而好动儿童的伙伴关系一般较好。   

        杭州多动症治疗专业强调,家长必须要带孩子到专业门诊进行相关的评估,医生会对孩子进行行为观察、心理测量、晤谈等,较终对孩子进行确诊和治疗。如果不经治疗,学龄期多动症儿童70%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。

        尽管大多数孩子的多动水平会降低,但可能出现学习困难,和家长老师对抗、违纪、攻击、逃学,约有35%的人开始酗酒。30%的多动症儿童症状将一直延续到成年。   

        小学阶段的学习困难,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是多动症。

        70%的家长带孩子来门诊时,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调皮,其实不是的,很多孩子他自己就不具备注意力集中的能力。

#

已有123人咨询

相关课程
了解更多
相关文章
相关问答